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汽车产业就是代表之一。
过去这段日子,新冠病毒肆虐,影响波及国内外,全球汽车产业均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时刻。
当然,总体上看,我国汽车产业复工复产已经全面展开,市场销售也正在恢复。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发展司副司长蔡荣华介绍:根据监测数据,目前主要的汽车企业已经全面复工,日产量也逐步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的75%以上;从经销商来看,经销商订单已恢复到正常水平的65%以上。
当然,把握行业整体行情,最需数据支撑。今天下午,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召开月度信息“云发布会”,会上发布的产销数据,同样做此“说明”。
加速复原“进行时”
重卡同比降幅略低
3月,产销量明显回升,但同比依然呈较快下降,疫情负面影响仍在持续。当月,汽车产销均超过140万辆,分别达到142.2万辆和143.0万辆,环比增长4.0倍和3.6倍,同比下降44.5%和43.3%,降幅比2月明显收窄。
其中,乘用车产销104.9万辆和104.3万辆,环比增长4.4和3.7倍,同比下降49.9%和48.4%;商用车产销37.3万辆和38.8万辆,环比增长3.2倍和3.5倍,同比下降20.3%和22.6%。
1-3月,汽车产销347.4万辆和367.2万辆,同比下降45.2%和42.4%。降幅与前2月大致相当,商用车降幅总体低于乘用车。
其中,乘用车产销268.4万辆和287.7万辆,同比下降48.7%和45.4%,降幅依然明显;商用车产销79.0万辆和79.4万辆,同比下降28.7%和28.4%。
在商用车主要品种中,货车和客车产销依然呈较快下降。期间,货车主要品种中,与上年同期相比,重型货车产销同比降幅略低,其他三大类货车品种产销降幅依然明显;客车主要品种中,与上年同期相比,三大类客车品种产销均呈明显下降。
此外,3月,新能源汽车产销表现明显好于上月,环比增速迅猛,同比降幅比2月有所收窄,其产销分别完成5.0万辆和5.3万辆,环比增长3.8倍和3.0倍,同比下降56.9%和53.3%。
1-3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0.5万辆和11.4万辆,同比下降60.2%和56.4%。在新能源汽车主要品种中,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同比降幅继续呈较快下降。
中汽协认为,3月汽车工业产销整体表现特征为:汽车产销降幅收窄、乘用车产销降幅依然较大、商用车降幅收窄较为明显、皮卡车产销量同比下降且降幅大于货车、新能源汽车同比继续下降、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提高、重点企业集团市场集中度高于同期、汽车出口同比微增、重点企业经济效益大幅下降。
积极面对疫情影响
汽车业未来仍可期
因新冠疫情爆发,国内汽车市场受到严重影响,随着复工复产状况的好转,当前主要矛盾体现在国内汽车消费市场的需求亟待恢复和提振。
目前,疫情已对国内运输业、旅游业、餐饮业、零售业、制造业等多行业造成了巨大冲击。据有关数据显示:多个行业发生了中小企业被迫关停的情况,严重影响从业人员的收入,导致汽车消费能力受损。
同时,随着疫情在欧美的爆发,我国外向型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下降明显。前2个月,以美元计价,我国机电产品出口1720.56亿美元,下降16.2%。同期,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方面,服装出口、纺织品出口、塑料制品出口、家具出口等均出现两成左右的下降,随着海外疫情的加剧,外向型出口企业又面临3个月到半年的停工,员工收入下降,也将影响汽车消费。
再则,疫情在海外的爆发,也影响了海外汽车消费市场,使中国品牌的汽车和零部件出口受阻。从全球来看,多家国外预测机构均大幅调低了2020年全球汽车市场的销量。但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已经提出,应该为刺激汽车行业复苏做一些准备工作。
中汽协预计:二季度中国汽车市场会有较大的复苏,但难以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在仅考虑国内因素影响的情况下,随着各项支持和促进政策的陆续出台,结合汽车行业企业的积极努力,下半年汽车行业的销售水平有望恢复或超过去年同期,但仍将受到海外疫情防控进展的不确定因素影响。
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面对疫情影响,汽车行业有责任有义务为恢复消费市场的繁荣贡献力量。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将继续积极促进行业企业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生产恢复,迅速了解、掌握企业生产和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及时向政府部门反映情况,提出建议,尽全力为稳定经济做出贡献。
小结:
在生产端,企业复工复产情况明显好转,23家企业集团最新复工复产调查情况统计显示,整车生产基地全面复工,员工返岗率86%,复产情况达到去年平均水平的75%。
消费端,由于疫情并没有完全结束,仍有部分市场需求被抑制,但3月的企业销售情况已明显好于2月。
所以,中汽协判断:随着国家有关政策的逐步落实,以及各地政府接连出台促进汽车消费政策,汽车市场将加快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