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就调整运输结构提高运输效率、降低实体经济物流成本进行了相关部署。
会议指出,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对提升实体经济竞争力至关重要。会议确定,要循序渐进、突出重点,优化交通运输结构。加快发展多式联运。进一步清理运输环节经营服务性收费,有关部门要开展督查,着力解决“乱收费、乱罚款”等问题,规范铁路货运收费,取缔不合理收费,纠正偏高收费,降低物流费用。
此次会议,是继今年5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确定一批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物流成本的措施后,再一次以“降低实体经济物流成本”作为重要议题的会议。会议明确了五项措施:
一是循序渐进、突出重点,优化交通运输结构,更好发挥铁路在大宗物资运输、长距离运输中的骨干作用。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带动有效投资,力争到2020年大宗货物年货运量在150万吨以上的工矿企业和新建物流园区接入铁路专用线比例、沿海重要港区铁路进港率分别达80%、60%以上。着力提高沿长江重要港区铁路进港率。
二是加快发展多式联运。健全标准体系。推进城市生产生活物资公铁联运。发展铁路集装箱运输,推进海铁联运、铁水联运。开展全程冷链运输等试点,积极发展电商快递班列。
三是推动船、车、班列、港口、场站、货物等信息开放共享,实现到达交付、通关查验、转账结算等“一站式”线上服务。推进公路货运车辆标准化,促进公路货运行业创新发展。
四是进一步清理运输环节经营服务性收费,有关部门要开展督查,着力解决“乱收费、乱罚款”等问题,规范铁路货运收费,取缔不合理收费,纠正偏高收费,降低物流费用。
五是引导和规范交通运输领域“互联网+”新业态公平竞争、健康发展,防范和消除安全隐患。
分析人士认为,本次会议提出了五项降低物流成本的措施,主要体现效率化、信息化和规范化的特点。
一是通过效率化的配送来降低物流成本,比如选择最佳的运送方式,大宗物资运输、长距离运输发挥铁路作用;发展多式联运,可以提高装载率,减少运输次数。
二是借助信息手段提高运送效率,通过发展“互联网+”新业态,促进信息开放共享,不仅可以确保物流作业的准确迅速,也可以通过信息数据的统计和预测分析,降低物流成本。
三是通过清理涉企收费来降低制度性成本,实现物流业的规范化发展。